【资料图】
8月25日至27日,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、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“鸣沙史学嘉年华”在广州成功举办。本次史学嘉年华活动以“一切人理解一切人:谁塑造和解释了地方历史”为主题,包括两场学术沙龙和一次田野考察。学术沙龙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,围绕地方政治精英和地方统治、地方人群的日常生活等两个议题展开对话,探讨了如何发现地方、认识地方和书写地方的历史,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。两场沙龙活动分别由中山大学安东强教授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肖寒编辑主持。
第一场学术沙龙现场
第一场沙龙以“庙堂:地方政治精英统治中的成就与烦恼”为题,中山大学教授邱捷、刘志伟、曹家齐,复旦大学教授鲁西奇,分别从各自的研究经验出发,以秦汉、宋元、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地方官吏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为例,探讨了中国古代地方政治文化。各位嘉宾通过阐述地方政治精英“作为官僚队伍中的一员”和“作为地方社会中的一环”的双重身份,以及这种双重身份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,说明地方官如何在复杂关系网络中辗转腾挪,并通过对地方官的讨论,引申思考地方社会的运作以及地方政治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。
第二场学术沙龙现场
第二场沙龙以“活着:明清沿海人群生活中的热闹与平静”为题,邀请中山大学教授黄国信、温春来,厦门大学教授张侃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锦花展开对话。在讨论中,各位老师以广东、福建等地区的灶户为代表,并和贵州等其他地区人群的生活进行比对,阐述了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特征,并探索地方人群分类的依据及他们的自我表达,反思和回顾了历史学家如何定义某个区域、某个地方,以及区域社会研究中发现的、不同于一般认识中历史发展线性规律的特殊之处的独特意义,进而讨论了区域社会史书写的理论和意义。
研学活动
田野考察活动是前往珠海探寻沿海人群生活的历史痕迹,走访了淇澳岛、唐家古镇及梅溪牌坊和陈芳故居等地。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副教授李晓龙带队并全程讲解,通过走访宋元以来历代古庙、祠堂和碑刻及近代名人故居、特色建筑和历史事件发生处,现场感受历史发生的场景及地方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流传下来的。
鸣沙史学嘉年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组织策划,每年举办一届,以“让历史更生动”为宗旨,邀请相关学者围绕某一主题讲述其研究的经验和收获,并将历史思考生动地表达出来,为学者和广大读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。前三届鸣沙史学嘉年华活动的主题分别为“历史学家的取景框:数字·概念·生活”、“历史非虚构写作”和“云霞明灭或可睹:寻找历史书写中的历史感”,举办后引发了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。本届嘉年华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观看、讲座与田野相结合的方式,与广大读者形成交流和互动,拉近了历史学者与广大历史学爱好者之间的距离。
标签: